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2:51 点击次数:126
财政部出资5000亿元,建设银行等四大银行融资方案公布
提问于2025-03-30回答 2
求索
2025-03-30
今年的全国两会报告明确提出: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,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。
现在,这个利好终于落地了。
这次利好的落地时间正好处在A股迷茫的时刻。而且,今天股市、楼市还有一个不小的利空——就是消费贷踩刹车了,从4月起不允许利率低于3%。
这两个消息同时出,恰好形成了对冲。
另外这次增发还有一个重要的看点:就是溢价增发!
股票定向增发,一般都要折价。四大行公告也说了“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(不含定价基准日,下同)本行 A 股股票交易均价的 80%”。
展开剩余85%以建设银行为例,上周五的收盘价是8.52元。为什么建行定向增发的价格却确定在了 9.27 元/股,反而向上溢价了?
建设银行
这跟银行股现在的估值水平有关,也跟国家对股市、对大银行的呵护有关。
建设银行的市净率现在只有0.68倍。财报显示,截至2024年末,建设银行的每股净资产为12.65元。如果按照惯例折价发行,有“贱卖国有资产”之嫌。
而以高于市场价方式定向增发,显示了国家对股市的呵护,对大银行的呵护。
对建行来说,此次增发价格高于过去20天任何一个交易日的最高价,是“前收盘”的1.088倍。
其他几家银行,也大致如此。比如中行上周五收盘价是5.5元,此次增发价是6.05元。
本次四大国有银行——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、邮储银行,一共准备募集不超过5200亿元的资金,财政部认购的部分加起来正好是5000亿元。超过5000亿的部分,分别由中国烟草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船舶几家央企认购。
经过这次注资后,四大行的“扩表能力”将获得进一步提升,以便更好地做大做强,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
对于银行股板块将构成实实在在的利好,对房地产行业也是重要的利好。
历史上,曾有过三次对国有大银行的注资行动,分别是:
1、1998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工、农、中、建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;
2、2003—2007年财政部通过汇金公司向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注资并实现AH两地上市;
3、2010年工、建、中、交四家国有行通过配股补充资本;此后农业银行、邮储银行、交通银行陆续通过IPO和定增等方式募资。
而且每次对国有大银行的注资,都对化解金融风险、推动金融业发展,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这一轮增资也不例外,是对银行业的利好、对银行股的利好,也是对房地产行业、实体经济的利好,可以理解为“以财政扩张,推动金融扩张”。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赞同 47
评论 54
收藏 56
分享 178
飞跃本屯
2025-03-30
本问题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来回答,国家注资大型银行,是因为这些银行可以拿去贷款的钱,增速低于发放贷款,所以要补充进一笔钱。
1. 简述下银行经营的基本逻辑
银行有两本账与本问题相关:
一是可以贷出去的钱,来源包括储户存款和银行自己的经营利润。比如某银行去年初账户上可贷款资金(银行为了资金安全不能把所有存款都贷出去)有100亿,当年新增了10亿存款和5亿净利润,那么银行当年可以拿去贷款的钱最多不能超过115亿。
二是新增贷款,也就是当年贷出去的钱。
对银行来说,两笔账差距不能太大,要是可贷款资金远高于贷出去的钱,那大量资金就趴在银行账上,无法带来利润。没利润给储户们的利息怎么办?
反之,新增贷款增速过高,那就意味着银行可用的资金池越来越少,这样如果没有国家支持,银行就要控制新增贷款发放量了,一些好项目也不能给贷款。
2. 以建行为例,看看大型银行去年如何?
新增可以贷出去的钱——
最新年报显示,2024年建设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55.77亿元,同比增长0.88%。
吸收存款余额28.71万亿元,增幅3.83%。
新增贷款方面——
2024年建设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5.04万亿元,增幅8.48%。
这个账小学生都能算明白了。
而且因为我国一方面处在低利率周期,今年很可能还会降息,所以新增存款和银行利润情况不会变好。
另一方面我国还要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产业升级,科技创新,并通过增加个人贷款的形式促进国内消费。3月中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刚下发了《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》。
于是今年大型银行为了支持国内经济,贷款发放还得增加。
于是就出现了大型银行利润和存款增速,远低于贷款增速的市场前景。为了让大型银行有能力完成任务,国家在去年9月就已经决定给各家注资了。
3.利好的不止是被注资银行
因为这些注资流向的目的不是大型银行,而是产业升级企业与消费者。
还是以建设银行2024年为例,今年政策方向没变,所以大型银行会延续去年业务趋势的。
2024年,建设银行发放给民营企业贷款5.99万亿元,增幅11.01%。
投向制造业的贷款3.04万亿元,增幅12.25%。
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2.84万亿元,增幅26.63%。
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278.95亿元,增幅25.21%。
这些领域的企业,消费者和零售企业,也都会享受到5000亿带来的利好。
而过去作为重要支柱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.19万亿元,同比下降3.11%。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发稿人:《各地最新时事在线》总编辑、《关注环球》特约主编:高山旗手
发布于:湖南省